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关于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 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信息来源:荆州区政协 | 发布时间:2023-10-18 15:43

政协荆州区委员会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2600年,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荆州三观、文庙、铁女寺等都是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胜街、三义街、文庙巷、南门大街等古街古巷承载着荆州千年历史。望江楼、明月楼、仲宣楼、曲江楼等城楼遗迹有讲不完的荆州故事。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促进荆州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当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文化遗产没有有效保护和利用。文物建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也是城市亮眼的文化名片。但古城内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数量较多,分布广、产权复杂,多数文物建筑长期无人看管,部分文物建筑面临坍塌和消失的危险。

二是文化名城建设没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荆楚文化是荆州文化的根脉,如何展示荆州故事,展示什么样的荆州故事,缺乏总体规划。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相继复建、改扩建了宾阳楼、关帝庙、张居正故居、湘东苑(原江陵县盆景园)等景点,但这些景点规模小,相对比较分散,景点之间呼应不足,关联有限,难以形成连续的游览线路,很难留住外来游客,荆州成了“过境游”。

三是古城人口疏散没有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人口疏散的目的是加强荆州古城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目前,荆州古城人口由15万人减少为7.5万人,疏散不仅仅是人口数字变小,更重要的是让古城充满活力,这就必须有产业做支撑。荆州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江陵中学、荆州实验中学(老校区)、荆州宾馆、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及政府行政办公楼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未明确定位,政府商业门面大量闲置,影响城市形象。

四是古建筑、古街巷修复与扩建没有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伴随着文化旅游发展,荆州古城开始逐步走上商业化道路,由于对古城文化遗产缺乏深入了解,对特征把握不够,商业化气息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古城味道,特别是部分景点过度开发导致古城失去古味。三国古玩城、荆街时尚感太强,是现代版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内没有了历史故事,也就没有了文化内涵,更没有古街芬芳,游客的定位上多限于附近民众的一日游、周末游。新复建的荆西堤街、南门大街古民居,古朴纯正,但缺乏民居里的人文故事。

五是古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比较滞后。由于古城没有旅游控制性详规,大量的老旧房屋既不能拆除也不能重建,即使是D级危房也是一样,国有公房大多数建设年代久远,基本上都是危房。老旧小区改造后,基础设施略有改善,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危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古城内交通路网不够畅通,公共绿地、停车位、内环道、外环步道、护城河、环城公路景观需要进一步升级,民宿、宾馆、酒店、文创产品等离游客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高质量发展行动指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规划,让“荆州古镇”建设“动”起来。荆州古城人口密度大,现代建筑多。古城复古不可能是全面的,而应该是局部的,古城复古不易大拆大建,选择建设一条拆迁成本低,投资规模小,有荆州历史故事街巷建成浓缩版的“荆州古镇”。“荆州古镇”北起拱极门,南至南纪门,途径得胜街、三义街、文庙巷、玄帝宫路、民主街、宾兴街、南门大街、东西堤街,沿线历史文化丰富,旅游路线完整。通过古建筑、古街巷的修复和扩建,让游客看得见烟火,望得见城楼,记得住荆州文化。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指挥部,对荆州古城文物建筑、历史古遗迹、古民居进行全面普查,制定“荆州古镇”内可复建古建筑、古遗迹、古民居的详细方案,形成“荆州古镇”控制性旅游详规,有序启动“荆州古镇”建设,将“荆州古镇”打造成一个能展示荆州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

二、构建高质量发展文化内涵,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讲好荆州故事,让“荆州古镇”“活”起来。打造古建筑、古街巷的核心是传承荆楚文化,只有建筑,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了荆州故事。文庙、玄帝宫、修道院等古建筑要结合荆州旅游规划及荆州古城保护规划进行方案设计并逐级上报,将古建筑进行合理的修缮、改造及利用,发挥其文化价值。荆州府承载荆州几千年文化,梁元帝在荆州建都称帝,荆州不缺故事,缺的是传承。讲好“荆州故事”,首先要搜集荆州故事,将荆州千年来流传的历史故事与古建筑、古民居有机融合,让荆州文化“活”起来。

三、构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整体塑造古镇风貌,让“荆州古镇”“古”起来。荆州历史文化悠久,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统称为荆州文化,荆州文化是这个城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城市建筑的整体风貌应与荆州文化相适应,不应刻意打造三国文化和楚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只是荆州文化很小的一部分。打造复建古建筑、古街巷时,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感。古建筑、古街巷的修复,政府不能唱独角戏,坚持政府规划为主,市场主体与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对古街巷房屋只征不拆,便于民间资本按规划统一复古改建。注重市场主体的选择,要招“大”商,招文化旅游的“强”商。

四、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坚持“古城疏散,产业先行”,合理配置产业资源,让“荆州古镇”“富”起来。荆州古城地处荆州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未来的荆州古城应是中心城区的文创中心、商业中心和旅游中心。以古城疏散留下来的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及医院大楼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向生活;以古街巷、古建筑复建为依托,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城市,研发“荆州礼物”的“拳头产品”;积极发展精品民宿,建设星级酒店,创建特色美食街区,让游客游在荆州,住在荆州,消费在荆州。

五、构建高质量发展设施基础,坚持“慢旅游,快生活”,品荆楚文化,让“荆州古镇”“靓”起来。让游客慢下来品味荆楚文化,离不开舒适的旅游环境。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坚持旅游优先,将城市交通与旅游交通有效融合;“古”,不仅在建筑,而且还在环境,让人在错落有致、疏离相间的古建筑群中,彰显城市的韵味。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介荆楚文化,让游客到荆州“食之放心,游之舒心,娱之开心”。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