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情民意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荆楚文化
信息来源: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3-10-18 15:38

荆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新使命,市委提出要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为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11月18日,市政协召开六届第四次双月协商座谈会,围绕“荆楚文化挖掘与弘扬”进行专题协商,会议全程网络直播,2万多人在线观看、互动留言,反响良好。综合前期调研和双月协商座谈会反映情况及网民建议,加强荆楚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是时代需求,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大平台建设、创建特色品牌,着力宣传荆楚文化,进一步增强荆州文化自信,促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推动荆州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荆楚文化挖掘与弘扬的现状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悠久的历史留存给荆州无数的文物和无尽的精神财富,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荟萃地、红色文化的富集地、长江文化的展示地。目前,全市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国有单位收藏文物藏品20余万件/套,文物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拥有楚式漆艺、马山民歌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1个、省级非遗项目11个。三国文化遗址遗迹达130多处,关公镇守荆州长达十年之久,其“忠、义、仁、勇、礼、智、信”七德流芳千古。湘鄂西苏区是党领导创建的三大苏区之一,洪湖革命根据地是湘鄂西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荆州英雄儿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已融入荆楚文化的血脉之中。荆江是长江最为险要的江段,荆江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千百年来,荆江两岸人民与水共生,建水利、防水患,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治水兴水奋斗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荆楚文化的挖掘与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楚纪南故城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是全国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之一,荆州城墙也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熊家冢为湖北省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荆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是国家文物局“出土木漆器保护重点科研基地”,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高超的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全国闻名,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学术成果累累……。荆州,可谓楚文化遗产荟萃。日前,熊家冢出土文物陈列馆、荆州博物馆综合陈列馆开馆,荆街盛大开街,楚文化数字产业园集中签约;全省第一家以水文化为主题的荆江水文化馆开馆,大美荆江生态文明展示馆开馆;湘鄂西革命老区精神传承与振兴发展推进会在洪湖市举行,地方性法规《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2021年4月正式颁布,对革命遗址进行改扩建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市虽然在荆楚文化挖掘与弘扬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荆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当前荆州的文化资源大市优势还未完全发挥,荆楚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二是荆楚文化保护传承力度不强。缺乏好的策划,缺乏有冲击力的产品,荆楚文化的独特传播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是荆楚文化特色品牌不亮。缺乏文化精品,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有底蕴、有内核、有品质、有创意的作品有限,能充分展示荆楚文化特色的创新性品牌还不够突出。

四是荆楚文化专业人才力量不足。人才队伍断层明显,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缺少智库专家,专业人才、管理人才需求矛盾突出,人才结构、人岗相适方面还要继续配强。

三、几点建议

(一)精准定位,扛牢荆楚文化弘扬之旗。一是坚定“楚文化”的自信。荆州曾是楚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底蕴深厚的楚文化产生于此,它是此后2000多年荆楚文化的源头,我们要牢牢坚定这一点。荆楚文化是荆州的文化根脉,楚文化的“六大支柱”主要内涵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二是切实担当荆州责任。荆州作为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研发、弘扬楚文化责无旁贷。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增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稳步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加快荆楚文化的挖掘、弘扬与研发,将楚文化结合荆州实际进行现代转化,以多种形态走进学校、机关、社区、工厂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使荆楚文化传承利用作用与历史地位相匹配,不断提升市民知荆州、爱荆州、兴荆州情感。三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科学探明地下文物不采取保护性发掘措施的实际危害及原因,积极向上汇报力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支持,早日进行保护性挖掘,让地下文物活起来。

(二)精心组织,搭好荆楚文化展示之台。一是高标准办好首届楚文化节。要以筹办首届楚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发掘楚文化资源,提炼楚文化元素,彰显楚文化的独特魅力,继续打造新的引爆点和支撑点,通过楚商盛会、楚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荆州的对内凝聚力、对外影响力。二是坚持文化赋能注入时代内涵。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新的短视频、动漫等展示手段支撑,继续发掘荆楚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不能说话的文物和遗址通过互联网在群众心中活起来、在网络上火起来。多形式搭建平台,继续将荆楚文化标识元素浸润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乡村振兴中、群众日常生活中、学校教育中、大众文化活动中,积极探索开发反映荆楚文化的数字产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等,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让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产生自觉深入了解荆楚文化的兴趣和爱好。三是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文化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楚文化数字产业园、郢城文化园、荆楚非遗秀等好的做法,夯实文旅项目底盘,补齐配套服务短板,打造荆楚文化特色IP,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把荆楚文化名片宣扬出去,讲好荆州故事。

(三)精细举措,夯实荆楚文化传承之基。一是认真抓好文物和文化遗址的保护。高标准编制和认真落实荆州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加快推进郢城遗址、荆州城墙等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和生产性保护,将珍贵文化遗产打造成荆楚文化传承载体。加快推进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建设,尽快完成遗址公园规划审批,依托遗址公园,建设一座高水平的楚文化博物院。二是注重荆楚文化传承保护人才队伍培育。专业人才是荆楚文化挖掘与弘扬的关键要素,要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力量,通过人才引进、定向培养、挂职锻炼等方式,吸收专业技术人才,选派荆楚文化骨干研究人员到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本土专家作用,深度挖掘与整理我市历史文化资源,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推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依托高校科研单位,推进产教融合,探索进行本地高校专业改革与课程改革,着力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研究人才。三是加快推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坚持系统谋划、系统保护和系统利用,分专班负责,切实加大对规划编制、机构编制、人才队伍建设的倾斜支持力度。有针对性解决上级文旅及文物保护部门提出解决的突出问题,使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成为中、省相关部门的共识,为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赋能添彩。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