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情民意
加快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智慧社区”建设
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 | 发布时间:2023-03-13 16:00

民建荆州市委员会

新冠疫情爆发几年多来,疫情防控成为社会生活常态。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是控制人员流动、阻断病毒传播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从我市情况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但离“智慧社区”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信息整合利用不够。由于对新技术手段产生的数据采集利用不够、动态信息掌握不足,社区工作者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用来统计填报静态数据,缺乏与业务场景联动的数据积累。尽管基层采集的数据上报给了上级,但受方方面面条件限制,上级掌握的综合数据无法下沉社区,基层治理严重缺乏数据支撑。同时,基层工作责任大、权力小,基层工作者对其他途径生成的辖区内居民生活轨迹、健康变化、出行情况等数据无法掌握,难以对辖区各方信息形成汇总,更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如,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人员需要上门登记每户居民基本情况,内容涵盖是否打了疫苗、是否查了核酸、是否从中高风险地区回荆、到了哪些位置、还有哪些需求、家里有无其他人等等,都需要手工录入,之后再录入电脑。一些从外地返荆人士反映,在飞机上要填表,在机场又要填表,回社区还要填表,这种情况表明,卫生、公安、交通、移动通讯、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事实上,很多部门都有街道社区的基础数据,如人口数据、医保社保数据、医院就诊数据、物业小区住户数据等,但这些数据各自孤立,无法发挥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的作用。

另一方面,社区网格覆盖存在盲区。在疫情防控初期,社区实行各街道人工值守,楼栋长、志愿者及党员等轮流24小时在岗,但基层网格仍然暴露出新增病例未掌握、病人运送对接不及时、联防联控出纰漏、居民基本生活服务保障不到位等问题。由于很多社区缺乏相应辅助平台,矛盾集中堆积在社区网格员、居委会工作人员身上,无形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为此,建议:

一要深入开展“智慧社区”试点。选定社区开展试点,主要围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一旦发生点状疫情确诊病例,建立怎样的“智慧社区”可以以最快速度开展物理隔离、外来人员排查登记、最有效的核酸检测组织、志愿者管理等。社区可以自由选择“智慧社区”的建设方式,如使用微信小程序开展数据的收集、加强信息整合等。试点成熟后,向其他社区推广。

二要整合社区治理力量。进一步深化楼栋长、社区网格员、社区干部三者间的联系,充分利用楼栋长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明确其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社区居民数据进行全面摸排后,用电子数据方式上报。“智慧社区”要汇集居民、物业、商家以及辖区企业的人力、物力与服务资源信息,及时汇总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信息,从而构建线上供需对接机制,高效解决人口流动、交通管理、物流供应、健康管理等治理难题。充分掌握居民骨干、党员和志愿者的数据信息,以便于随时调度人力。

三要有效拓展社区“微”功能。在完成初步数据摸底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微”功能拓展。如:微政务,主要包括社区政务办理、下沉社区党员及志愿者管理、居民在线办理业务等功能;微文化,反映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传达重要文件精神;微邻里,社区居民可以在该平台开展互动交流、爱心帮扶;微服务,包含电子商务服务(网上购物),电器维修、水电工、网络服务、管道疏通等上门服务;微心愿,困难居民可通过平台发布心愿,其他居民可领取并完成该心愿得到爱心分值。

四要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智慧社区”建设可以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发展等项目建设结合,综合推进5G、物联传感终端、人脸识别、智能康养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兼容多种设施互联互通,有效支撑社区精准感知、个性服务等能力。结合智能设施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从“事后介入”向“事前掌控”转变,进一步织密网格并提升合理性,针对政府各职能部门多类网格化管理系统,在社区层面进行整合统一,实现“多网合一”的动态化管理。定期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示范、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升智慧网格化的社区治理效能。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