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政协建议:
2016年,湖北省147万贫困人口脱贫、1601个贫困村出列,如期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脱贫攻坚开局良好。按照中央“‘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要求,我省立足产业优势,建强特色产业,以习近平总书记“下一番绣花功夫抓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质量。荆州作为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核心动力,创造了企业做大、合作社做强、贫困户增收的多重效应。据统计,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来自产业。
从实践来看,培植产业是持续“造血”的关键,发展产业才能真正斩断“穷根”。当前,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对“输血”向“造血”转变的认识在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对产业扶贫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强,社会各界也已将产业扶贫置于脱贫攻坚的核心地位。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产业扶贫重“产”轻“扶”。因村制宜多、因户制宜少,过多注重产业规模如种植面积、产量、品种、产值等,忽视发展产业的落脚点在扶贫上,导致“扶农不扶贫”,贫困户单打独斗,参与人数不多、力量不强、受益不大,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是市场风险防范能力脆弱。市场导向不足,追求短期效应,盲目跟风种养,周边什么产业“火”,就上马什么产业,产品因“同质化”严重而面临滞销,农业产业受国家政策、产业调整、季节因素、自然灾害和市场行情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三是贫困户发展能力欠缺。贫困家庭收入来源仍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在外打工收入,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留守老人”成为主力,小额信贷准入门槛高,市场信息不灵,脱贫信心不足,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等因素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扩规和提质。
为此,建议:
一、明确产业扶贫思路。政府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业为杠杆,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优势更优、支撑更强,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体系。加大财政、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各类优惠政策,用好、用准扶贫资金,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产业持续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帮助贫困户找品种、找技术、找销路,加强市场分析、指导和预警。
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以基层党支部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去”,完善村集体、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等多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就业扶贫车间”与当地产业扶贫项目、农村电商积极对接,建立以贫困户为纽带的产业链条,实行企业对接带动、就业带动、资产受益分红等混合模式,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增强自主脱贫动力。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脱贫典型,在贫困党员中选树一批“脱贫先锋”,在农村能人中扶持一批“带富能手”,在贫困群众中培养一批“脱贫标兵”,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产业攻坚,营造良好氛围。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医疗费用问题,推进医疗扶贫、健康扶贫,减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前瞻之虑。加快打造扶智、扶志与扶业“三扶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增强困难群众脱贫信心和决心。
四、提供产业扶贫保障。继续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制定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金融部门优先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鼓励企业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成为产业工人,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现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确保脱贫攻坚出成效。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 鄂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