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协之声
创建供应链新生态打造营商环境新格局
信息来源:九三学社荆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2-07-06 08:35

九三学社荆州市委员会

立足我市产业结构、产业基础,创新供应链、打造新生态,搭建起一个全生态、全链协同的平台,积极构建起区域性制造业中心、科创中心,有基础、有条件,可试可期,渐行显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荆州在全省、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战地位,才能不断引领和带动湖北中部乃至更大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我市供应链营商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快升级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健康“三产融合”;开展稳链对接活动,与签约企业深层合作,共同打通产业循环、供应循环、市场循环,形成产业集聚、放大协同效应;积极争取总部经济,建立上游企业直供终端,帮助终端企业采购上游产品,增强地企双方抵御风险的能力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供应链管理中的瓶颈约束依然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不健全

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供应链支撑体系不够健全。我市针对制造业的“补链赋能”做了大量工作,但对比国内主要区域经济体发展路径,供应链服务体系的短板导致了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没有顺畅的体系保证,表现为点式的、割裂的、不系统的、低效的;生产性服务的配套滞后,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资金链紧张,运营效率不高。

(二)供应链的主干没有打通,组织化程度低

我市现有的龙头企业规模偏小、高端产业引力不足、产业链带动性不强,大部分企业小而分散,信息化建设不足,企业之间缺少开放共享的供应链信息化平台以及交易支付平台;缺少大型平台型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与支撑,以至于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起来,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没有打通,各类生产服务无法形成系统化的协作和紧密联动。

(三)政策支持不够完善

有效的供应链不仅要求节点企业的相关资源要相互沟涌,而且要求各节点企业的商务实践知识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快速密切地结合起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于20206月出台了《大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实施方案》,但是效果不够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对供应链体系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不足;供应链体系较为复杂,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管理职能分散,效率低下。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区能够出台具体实施细则、走完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比较少;企业云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应用还处在初期推广阶段,大多数企业由于受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员工素质和资金的限制,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

二、几点建议

(一)开展供应链环境评估和对标,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供应链

一是围绕供应链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建立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对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按照“绿色、生态、高效”的要求,淘汰低效低端落后产能。二是针对重点园区和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开展供应链对标活动。根据产业特点在国内外选择标杆,从产业环境方面寻找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完善产业环境的角度开展赶超活动;三是运用供应链思维开展补“链”招商,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四是建立专业物流服务商集群,与生产企业形成稳定良好的协同关系,提升服务效率。

(二)创建“数字化-资源化-金融化”的现代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可以在以下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现代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把供应链整合、优化、协同的核心理念从单个企业拓展到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着力构建包括公共服务门户、会员支撑体系、征信及公示中心、大数据及指数中心、资源展示中心等模块,与数字基础设施、现代金融和物流相融合,形成一套标准的信息发布体系,同时整合优化征信、论证、公示等公共职能,完成与市政务数据中心的对接,打通区域内交易、通关、仓储、物流等行为数据接口,构建立体多维的企业征信服务体系、优化客户交易决策行为及金融风险管控。实现平台数字化-资源化-金融化的不断转型,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及供应链管理先行典范。如我市作为国内最大、也是唯一的国字号淡水产品交易集散地,要通过各方面对软硬件升级和不断的提档,完善供应链服务,使之成为淡水鱼产供求信息传播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及交易结算中心。总之整合资源建平台,不仅要努力让企业的“供应”不掉“链子”,更要让“供应”的每个链接互联互通,形成新生态。真正通过“补供应链之短板”,实现“降成本之绩效”,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供应链创新驱动的重要增长极。

(三)通过有效“集采”“联采”,打造“四零”供应链

配套本土企业,建立区域集成供应链协同采购体系及平台,形成集采、联采供应链。不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专场对接活动,制作专业APP推介区域内企业及产品,并及时发布优质产品名录,供企业自行采购选择,让更多的零散融入产业链,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互为供应商,产业生态互为补充、不断丰富。着力推进本土企业通过“零障碍、零仓储、企业零物流、零损耗”的“四零”供应链路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成为大中型企业的稳定供应商,签署协议直接厂家提货,有效压缩成本。同时将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融入到集采联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过程管理中,构建“极省”营商环境。如类似荆州机场大型的基建项目,配套我市水泥、河沙、型材、铝材、石材、钢材、玻璃等众多轻工建材类企业,通过区域内的集采联采采购平台,建立材料库,在项目总包环节,倡导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入库企业产品,将夯实本土企业,实质性促进三产融合。

(四)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

将金融服务融入产业,链接多方价值,创建供应链新生态。由政府、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打造金融服务平台,达到“互联网+企业+金融”双赢效果。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供应链金融服务,采用包括在线供应链金融等多种的结算方式,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在线提供和在线使用,细化客户授信,实现贷前风控,解决银企信息对称,将显著提升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的资金周转率,降低经营成本。针对有订单、有业务的企业提供从供应端到销售端的全过程服务,企业资金回笼至监管账户,扣除采购等相关成本后返给企业,使企业只需专心运营生产,降低企业重资产投资负担,把资金支持到最为真实的销售和运营中。充分发挥供应链业务模式优势,形成业务闭环。对企业发展、政府招商,以及规划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导向都将形成巨大助力。

(五)加强和优化政策支持力度,助推供应链创新

应勇书记来荆州调研讲话中提到,在涉及荆州发展的一些重大部署、重大项目,表示给予大力支持。我们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结合荆州产业链现状,逐项谋划、逐项落实。对内,既要当好“店小二”,也要做好“老板娘”,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多为企业所不能为。将供应链应用向纵深推进,力争取得实效: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浓厚氛围;二是出台相关政策,给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供有力扶持;三是进一步整合资源,特别要破解数据应用的障碍;四是加强配套基础建设,加大相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撑。



打印| 关闭
0

地址:荆州市荆州区荆东路54号 邮政编码:434000

版权所有:荆州市政协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鄂ICP备12009254-1号京公网安备42100302000031